前线日记——有了女儿的“护身符”,战疫之路不孤独
疫情袭来,全国各地紧急驰援。截至目前,辽宁省已经派出近150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60名医疗队员从沈阳出发到达武汉,随行队伍中有5名医护人员来自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2月14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远在武汉协和医院的胸外科医生李文雅。他说:“由于之前各项准备工作做的充分,我们胸外科做了几次培训并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在武汉的工作紧张但不孤独,女儿在临行前,将她自己最心爱的“毛茸茸的挂件”作为护身符送给我,更让我觉得温暖。”
李文雅将自己写了两天的日记送给本报记者,将在武汉最真实的生活呈现给沈阳晚报的读者。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吴强 图片由医生提供
记录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李文雅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阴,武汉协和医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曾想到,再次奔赴心心念念的武汉时,这里已成为了疫情风暴的中心。
从接到上级命令,到完成医疗队的组建、集结、物资筹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医院仅仅用了3个小时。这支来自不同科室的60名医护人员,原来很多素昧平生,现在却组成了血脉相连的战斗小组。在机场,我与送行的胸外科许顺主任及各位老师匆忙话别后,人生第一次凭着没有乘机姓名的机票踏上了征战武汉的征程。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飞机上组长王振宁书记进行战斗动员:“我们60个人现在就是一块铁板,既有过硬的业务,更要有铁的组织纪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请你记住,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胸外科对本次疫情高度重视,春节期间科室多次召开动员会,所以这次出征命令一下达,我们5名同志迅速出战,其中有3名党员同志,2名入党积极分子。
事出紧急,我的家人没有任何不解,只有不舍和担心。妻子默默地帮我收拾行李,默默送行,把所有的一切封印到沉默当中。年幼的女儿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所行为何,所去何处,但也从家中不平凡的寂静中嗅到了一丝不安。当她把自己毛茸茸的挂件递给我,硬说这是护身符的时候,我知道我收下的不只是女儿一份懵懂的童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我们的出征,背负的不仅仅是期望,更多的是责任。我们坚守的,也不仅仅是病人,更是医务工作者所代表的阵地和防线。
抵达武汉后,在刘波主任和于娜主任的鼓励下,所有队员抛却疲倦,迅速切换到饱满的战斗状态。
2020年2月14日,星期五,阴,武汉协和医院
到武汉后,我们的工作已经越来越顺手。我们这个队包了一个病区,50个病人,是上级指派的病人,都属于重症患者。但是大部分还好,有一小部分病情危重,需要上呼吸机、无创或者高流量。大家轮流值班,36个小时左右一个班,目前逐渐恢复中。
今天早晨8点35分,我们部门的许顺主任发微信问我:“情况怎么样,身体还好吧?”。我回信告诉他,我们五个人都挺好,不用惦记我们。
这次战役虽然紧张,有一定的危险,但是我不觉得孤独,我们是团队作战,准备的充分,在驰援武汉之前,我们胸外科就已经意识到了我们可能要去驰援武汉,许顺主任给我们科的医护人员做了多次的培训,还请我们科支援院内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医生给我们科的医护人员分享治疗经验。我们的物质准备的比较充分,科里的医护人员都有KF94的口罩,是爱心人士张女士捐赠的。
我科共有14人次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占全科的1/6,在武汉的有张松、刘娜、邓林琳、刘悦;在锦州的李肖肖护士长;在我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罗纪护士长、李肖肖护士长、董诗尧、隋莹莹、赵蕊、吕静、谷一、肖薇薇等。
在国家有难、病毒肆虐的大疫情目前,他们不畏生死、勇于担当,为了国家、舍弃小家、告别了亲人和同事,义无反顾地奔赴了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有他们和我在一起,我觉得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在武汉的工作很忙碌,常常忘记和女儿视频,女儿知道我忙,不和我连线,今天是情人节,女儿给我发了一段小视频,我很感动,虽然相隔这么远,仿佛就在我身边。我立刻给她回了视频,告诉她我在这里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