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作救人危难
来源:未知
浏览:24869 次
发布:2014-09-10
2014年8月24日晚,沈河分中心507车组全体人员与110、119协同合作成功救治转送一名体重达400斤左右的日籍台胞患者。
2014年8月24日晚,沈河分中心507车组全体人员与110、119协同合作成功救治转送一名体重达400斤左右的日籍台胞患者。
2014年8月24日21时19分,沈河分中心接到120指令,当晚值班的507车组迅速赶往华府天地2号楼患者所在地,医生刘婷上车后立即给呼救人打电话询问病情并给予简单指导,得知患者是一名日籍台胞,但是体重达400斤左右,医生刘婷立即意识到此患者的搬运工作必须要其他部门协助,立即嘱其身边人拨打119、110电话求助,以便尽快完成此次急救任务,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急救车很快到达患者家中,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查体,患者男性,54岁,嗜睡,鼾声呼吸,右侧肢体瘫痪,医生初步诊断为脑血管病,护士王祎傲立即为病人开放气道,吸氧,测血压,建立静脉通路,因患者极度肥胖,表浅静脉看不到,王祎傲凭借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用手指触摸血管的走行、深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此时119救援小队赶到现场,经现场评估急救担架和消防担架都不能搬运此病人,于是立即上报。几分钟后,119又派人员到达现场,再次评估病人状况,消防云梯也不能胜任此次搬运任务,于是再次上报。最后,119中队和110赶到现场,经大家研究立即决定用患者的三床被子进行搬运,担架员加消防官兵10人轮流将病人搬运至八楼电梯,医生刘婷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态,防止窒息,护士检查输液通路状态,众人合力安全地将病人搬运到急救车上。与此同时,司机李飞也对医疗舱的医疗设备重新摆放,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安放位置和空间。一路上,医护人员一直监护在患者身旁,观察病情,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安全将患者送达盛京医院。在急救人员与接诊医院人员进行病人交接之际,病人的朋友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赶到医院,告知已经联系上家属,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于高度评价,真诚地对我们表示感谢。
此次急救任务让我们真切地感到急救工作复杂多变,这不仅要求我们急救人员要有过硬急救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我们急救人员要有全局观念、良好的协作沟通能力,才能确保每一次急救任务顺利完成。
2014年8月24日21时19分,沈河分中心接到120指令,当晚值班的507车组迅速赶往华府天地2号楼患者所在地,医生刘婷上车后立即给呼救人打电话询问病情并给予简单指导,得知患者是一名日籍台胞,但是体重达400斤左右,医生刘婷立即意识到此患者的搬运工作必须要其他部门协助,立即嘱其身边人拨打119、110电话求助,以便尽快完成此次急救任务,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急救车很快到达患者家中,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查体,患者男性,54岁,嗜睡,鼾声呼吸,右侧肢体瘫痪,医生初步诊断为脑血管病,护士王祎傲立即为病人开放气道,吸氧,测血压,建立静脉通路,因患者极度肥胖,表浅静脉看不到,王祎傲凭借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用手指触摸血管的走行、深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此时119救援小队赶到现场,经现场评估急救担架和消防担架都不能搬运此病人,于是立即上报。几分钟后,119又派人员到达现场,再次评估病人状况,消防云梯也不能胜任此次搬运任务,于是再次上报。最后,119中队和110赶到现场,经大家研究立即决定用患者的三床被子进行搬运,担架员加消防官兵10人轮流将病人搬运至八楼电梯,医生刘婷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态,防止窒息,护士检查输液通路状态,众人合力安全地将病人搬运到急救车上。与此同时,司机李飞也对医疗舱的医疗设备重新摆放,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安放位置和空间。一路上,医护人员一直监护在患者身旁,观察病情,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安全将患者送达盛京医院。在急救人员与接诊医院人员进行病人交接之际,病人的朋友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赶到医院,告知已经联系上家属,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于高度评价,真诚地对我们表示感谢。
此次急救任务让我们真切地感到急救工作复杂多变,这不仅要求我们急救人员要有过硬急救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我们急救人员要有全局观念、良好的协作沟通能力,才能确保每一次急救任务顺利完成。